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 第244节
书迷正在阅读:当无cp男主动了心[快穿]、和学霸互穿后、我在七零种蘑菇、炮灰觉醒以后[快穿]、怪物们的男妈妈[快穿]、救我于世间水火[快穿]、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、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、菟丝花被邪神缠上后、我在八零拆快递拆到想吐
是最容易完成任务的方式。 除此之外,灵雎还寻思着,趁机搞到几枚连弩……如此,报父仇,报母仇,就都有机会了。 心念于此,灵雎也抬高音调。 “这沔水山庄,十里八乡人人想进去,穆叔千万要帮我说说话呀……” “——好说,好说!” 那位被称作穆叔的手下,笑着答应一声。 两人就真么走到了山庄大门。 当即,就有守卫拦在了两人的身前。 穆叔连忙道:“这是我乡下来的妹子,没什么本事,倒是心细,想来咱们山庄做个女工……当初这边招人时,我已经介绍来许多了,两位大哥,咱们是熟面孔啊,我记得……这位守卫大哥姓吴,这位守卫大哥姓王来着!” “审核过了么?” 其中一位守卫问出的这句话,一下子让穆叔一愣,他语气磕绊,“什……什么审核!” ——“证审!” “证……证审?”穆叔反问。 他真不知道这个,当初……以农人的身份领十里八乡的百姓来做工,也没要过什么劳什子的证审哪? “这个都不知道,还说介绍来许多,一看就是骗人的!” 守卫有些不耐烦了。 这位穆叔有点不知所措,倒是灵雎激灵,连忙道:“这位大哥,我这叔叔……也不太懂,就是听说来这里能吃饱饭,能穿上暖和的衣服,有地方住……就劝妹子过来,我俩实在不知道,这……这……证审是什么?” 灵雎故意把话说的期期艾艾,就像是一个村里的女人,没有见过世面一般,可怜兮兮的。 “咳咳……” 倒是她那可人的外表,让守卫放松了一丝警惕,“所谓证审就是,凡来咱们山庄做工的,首当其冲,都得证明你的身份是清白的!” 啊…… 灵雎还是有些没听懂,大眼睛一眨一眨的。 守卫则指向旁边,那是山庄的一侧……可以看到,那里搭建了许多棚子,棚子的外围还围着不少人,乃至于一直有人往那边去。 “去那边,排队证审!然后拿木牌,我等才能放行!” 这…… 灵雎大眼睛眨动,她第一次听说,做一个女工……竟……竟……这么复杂? 穆叔则连连致谢。 他与灵雎一道走向了一侧那一连串的棚子里。 而这不走进还好,一走进之下。 ——乖乖的! 灵雎委实吓了一跳。 人…… 好多人! 摩肩擦踵,人山人海……都……都在这边排队,等着那所谓的“证审!” 不时的前面传来一道道声音。 “——你叫什么?” “——户籍可有在官府中入册?” “——可有持‘铜符’者,能证明你身份的清白?” “——没有的话?你如何证明,你就是你?你不是外来的奸细?” 这一句句的问话传入灵雎的耳畔。 她突然就意识到了,这个任务怕是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简单。 这笔钱…… 似乎并不好赚! …… …… 关羽的大军走水路,江上两百余艘船舶,绵延数里…… 待得行进到江夏郡伏虎山附近时。 有斥候禀报,前面的江流因为枯水期,已经无法行船。 关羽这下令改走陆路。 而顺着官道。 前面左侧路上,出现一亭,亭中树立一块儿石碑,上面有三个篆字——“伏虎山”! 关羽停马立住,感慨道。 “原来孔明立的石碑藏在这里。” 关银屏也跟着父亲一起出征,听父亲说这石碑,一脸疑惑。 连忙问:“这碑有何渊源么?” 关羽抬手止住队伍,翻身下马,关银屏、周仓也跟着下马,关羽从碑的正面走到背面,然后比划了一番,下令让周仓沿着这碑往山上行三百步。 不多时,周仓下山归来,禀报道:“关公,在此碑之上三百步,尤有一处石碑,其上刻着‘卓刀泉’三字。” 关羽一捋长髯,询问关银屏。“你可知道,孔明设这两处石碑,有何深意?” 关银屏摇了摇头。 这时,关平、关兴、关索趁着卸运军辎的间隙,也凑了过来,饶有兴致的看着这石碑。 揣摩了半天……也不知何意。 关羽一边捋着胡须,一边正打算向儿子们娓娓解释一番…… 却不曾想,关索突然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主意。 “若是四哥在,他一定知道。” 唔…… 正是关索的这句话,一下子让关羽来了兴致。 关羽心中暗道: ——『几次三番在云旗这小子身上吃了暗亏,我就不信,他能解开……孔明立此石碑之深意?』 心念于此,关羽笑道:“维之说的有道理,不妨,维之寄信于云旗,问问他,这‘伏虎山’、‘卓刀泉’两处石碑,有何深意?他若答对了,为父权且就当是你答对了。” 这…… 关索微微一愣,旋即再度开口,“若是四哥替我答对了!那有何嘉奖?” 关羽不假思索。“为父就加一千兵给你!” 这……关兴与关银屏也跃跃欲试起来。 关银屏道:“爹,这不公平……不能只给五弟加!” 其实关羽是一直想奖赏关平、关兴、关索的。 还是上次那“落日谷”设伏重创虎豹骑。 可偏偏战报中,功勋一栏,这三个儿子如添的都是关麟和黄老邪,这倒是让关羽难办了。 就是想奖赏这三个儿子,给这三个儿子加兵,也出师无名。 正好趁着这‘伏虎山’、‘卓刀泉’两处石碑,一来考考云旗,二来,若是云旗能答对,就顺理成章为这些儿子加兵,权做此前落日谷大捷的奖赏。 倒是关银屏提出“不公平”,出乎关羽的意料。 他回望关银屏。“那银屏觉得,如何公平?” 关银屏早就想好了,“我们以此‘伏虎山’、‘卓刀泉’的石碑破译为题,考的是四弟能否答对,女儿与大哥、二哥、五弟均猜四弟能否答对,若答对者加兵,打错着减兵,如此岂不更公平?” 别说…… 关银屏提出的倒是个好方法。 “好……”关羽当即应允,“此‘伏虎山’、‘卓刀泉’两处石碑乃孔明设立于此,历时已经三年之久,就以此为题,你们且猜猜看,云旗可否答对?” “这不用猜,四哥一定能答对。”关索语气笃定。 关银屏也附和道:“女儿也觉得,不过是两处石碑,岂能难倒四弟?女儿也猜,他能答对。” “不尽然吧。”关兴一如既往的唱反调,“四弟何曾来过江夏?诸葛军师的设计又何等奥妙?四弟连石碑都没见过,如何能答对呢?” “这样吧,我与安国就猜云旗答不对。”关平也适时的开口。“这样,两个对两个,无论如何,父亲也不会太过为难。” “如此最好。”关兴的话脱口,算是同意了大哥关平的提议。 二对二! 关羽看着一众儿女议论,他昂着头,只是捋着胡须。 就在这时,有副将拱手,“关将军,船舶上的将士已悉数下船,那这百余艘船舶是停靠在这里,还是驶回江陵?” 这个…… 关羽眼眸微眯,略微思索了下,方才回道,“枯水期船舶无用,权且停留在这江夏吧?待得三军凯旋,渡过这枯水期,那时再回江陵也更迅捷一些。” “诺!” 当即副将答应一声,就去安排。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。 关羽则是招呼周仓过来,眼眸则再度望向了那写着“伏虎山”的石碑,他饶有兴致说道:“方才他们议论的,周将军可都听到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