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 第299节
书迷正在阅读:当无cp男主动了心[快穿]、和学霸互穿后、我在七零种蘑菇、炮灰觉醒以后[快穿]、怪物们的男妈妈[快穿]、救我于世间水火[快穿]、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、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、菟丝花被邪神缠上后、我在八零拆快递拆到想吐
什么“老爹瞎七八嘚瑟;” 什么“简直是脸都不要了;” 什么“让他别瞎浪;” 这是儿子能说老爹的么? 就是老爹不是关公,也不该这么言辞锋利吧? 退一万步说…… 关麟敢这么说,他廖化敢当着关羽面这么说嘛? 顿时间,廖化只感觉……脖颈间一阵发凉,就像是青龙偃月刀再朝他打招呼。 ——凉飕飕的…… 当即……廖化捂住了耳朵,“四公子若有信,我可以帮你带到,可带话的事儿,劝关公的事儿……你还是另请高明啊,这活儿……我可干不了。” 怂了…… 的确,不是每个人都有关麟那般直面关公怒火的勇气。 更多人不用关公的怒火,只一个眼神,就蔫了…… 这…… 关麟望向廖化,略带一丝惆怅,其实他本人去是最好的,反正损老爹也不是第一次了。 怎么让老爹面红耳赤,怎么让他羞愧难当,怎么让他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进去。 关麟有着丰富的“战斗”经验。 可……长沙距离江夏还是太远了,七百里加急,他浑身会散架的,那咋办哪? 正值疑惑…… 却听得一个声音突然传出。 ——“我去!” 关麟寻声望去,是诸葛恪…… 他挺直了腰板,一丝不苟道:“我可以跟廖主薄一道去,此间有水路,也有陆路,我骑术还不错,能跟上廖主薄的马,廖主薄不敢说的话,我可以替四公子转达。” 诸葛恪就是对关麟太好奇了。 对他写的《原道》好奇; 对他那思路清奇的砸缸更是好奇; 对他能精准预判出文聘烧船的想法,简直好奇到了极点; 如今……关麟说出这么一番“言辞锋利”的话,诸葛恪先是惊讶,可很快,他就释然了。 他意识到,这位关四公子的想法似乎从来与众不同。 而这,也是他们之间在眼界上巨大的差距。 诸葛恪渴望了解关麟。 他从来没有对一个人这般渴望过。 他要找到他与关麟眼界上的差距,要解答阻隔他进步的那口“缸”究竟是什么? 那么…… 他就必须参与到关麟这等“不可思议”的行动中,从这些行动中寻找到答案。 嘶…… 关麟也没想到,诸葛恪竟是主动请缨。 这太让人意外了。 “你想好了?”关麟已经写完了竹简,一边将竹简卷起,一边问诸葛恪。 诸葛恪重重的点头,“总不能一只待在井中,坐井观天吧?” 这一番话,让关麟对诸葛恪的评价顿时高了不少。 他点了点头,拍了拍诸葛恪的肩膀。 “我看好你……” 讲到这儿,关麟不忘提醒:“至于……我爹的话,你不用怕他,你就把他当成一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好了,你是我的人,他不敢动你……” 莫名的,关麟的这一番话,特别是那句“你是我的人,他不敢动你”,考虑到对方是关羽,这让诸葛恪感觉十分霸道。 言及此处,关麟则是顿了一下,接下来的话却突然严肃了起来。 ——“琅琊少年哪,我还是得嘱咐你几句,你务必语气一定要足够冷,足够狠,你要气场上压住我爹,就跟我亲口说一个样儿,一定得让我爹放弃进攻襄樊,改攻江夏,若他一意孤行……”说到这儿,关麟将手中的竹简重重的塞给他。 “若他一意孤行,你便将这封竹简中的内容念出口。” 诸葛恪并不知道关麟这封竹简的内容。 可张星彩却是心如明镜,这又是一封……让关公下罪己书的竹简哪! 张星彩已经能想到,二伯一旦听到这封竹简中的内容时,他的表情,他的脸色……他那跌宕起伏胸脯处,呼之欲出的怒火中烧。 “——咕咚”一声…… 张星彩咽了口口水,而此刻的廖化摇着头,无奈的领着诸葛恪去挑马。 糜阳也拱手退了出去。 一时间,这诺大的房间只剩下关麟与张星彩两人。 直到此时,张星彩才忍不住开口问:“云旗弟纵是劝二伯,只需陈明缘由,算上你此前预判立下的大功,若然理由充分,言之凿凿……二伯断不会拒绝的吧?何必……又要如此针锋相对呢?” 讲到这儿,张星彩眨巴了下眼睛,又补上一句,“我怎么感觉你是故意的呀!” 随着张星彩的话音落下。 关麟“唉……”的一声长长的叹出口气,这次还真就是故意的。 他低声感慨道: “星彩姐,你如何了解我爹呢?” “我爹这人就是太自负了,劝……能劝他的人都在成都了。与其让我他,还不如狗血淋头的骂他一顿,不放狠话、不驳斥他、不把他骂的幡然醒悟……他就会永远的钻在他自己那个牛角尖里,一意孤行,置三军将士于不顾,我何止得骂他,更得骂醒他呀!” 这…… 张星彩大眼睛连续的眨动,似乎关于这一对“关家父子”的事儿上,她插不上嘴,也无法评判谁对谁错。 不过…… 那襄樊与江夏的选择。 张星彩忍不住问道:“为何云旗弟就笃定,攻襄樊……二伯会败的很惨,乃至于身首异处,关家军悉数覆灭呢!” “这个……” 关麟口中喃喃,其实这个问题,他不好回答。 说到底,他也是推导出来的。 是将现如今的局势与水淹七军时的局势对比。 别看现在的局势,曹仁晕厥,曹纯、文聘、牛金、吕常、满宠殒命,看似好像是襄樊曹魏势力大厦将倾。 可事实上,现在的局势比起水淹七军时,差的远呢。 最大的差距是曹魏的内部。 要知道,关羽水淹七军时最大影响不是阵斩一万、俘敌三万; 不是斩庞德,擒于禁。 而是——让曹魏胆寒。 让整个北方大地震动。 让那些潜伏在中原与北方的反曹人士,爆发出了大量的叛乱。 ——许昌爆发过耿纪判乱; ——陆浑爆发过起义; ——代郡爆发过叛乱; ——宛城爆发过叛乱,逼使曹仁不得不下令屠城。 还有魏讽在曹魏的根据地、大本营邺城的叛乱。 还有荆州刺史胡修,和南乡郡太守傅方起义,率众投降关羽。 司州粱县有军队离洛阳百里起义响应关羽。 这些才是水淹七军最大的影响。 也是因为这些大条件下,关羽才获得了最佳的北伐战机。 固然,现在也是大捷,将曹魏襄樊的中坚力量给悉数歼灭。 但比起……水淹七军时的影响力,相差甚远。 何况,水淹七军时都没能夺下襄樊,都顶不住曹魏全明星的各路驰援,更别说现在了。 ——不是不能打,是打不起啊! 相比较而言,江夏以北就容易多了。 原本这里就是文聘率他的部曲驻守的。 并没有太多曹魏的兵马,相对独立。 而文聘一死……这无异于群龙无首,随便派个曹魏的官员,根本就镇不住场子,无济于事。 故而,取江夏是轻而易举的事儿,是最稳妥的做法。 那么…… 问题来了,要如何向张星彩解释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