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 第351节
书迷正在阅读:当无cp男主动了心[快穿]、和学霸互穿后、我在七零种蘑菇、炮灰觉醒以后[快穿]、怪物们的男妈妈[快穿]、救我于世间水火[快穿]、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、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、菟丝花被邪神缠上后、我在八零拆快递拆到想吐
这事儿,细思极恐啊! 诸葛恪也拱手,“言必信,功必奖,赏必罚,晚辈也请关公重赏关四公子。” 大家都这么说,廖化也拱手附喝道:“末将复议……” 其实廖化心里在说。 ——『关公,你看过来呀……』 ——『其实,我……也有功劳啊!』 …… 终于,千呼万唤。 关羽的丹凤眼再度开阖,他像是做出了某种决定,当即道。 “我即刻致信于大兄!” “传关某令,任命关麟为江夏太守,此战所有江夏俘虏,包括九千余江夏水军,包括敌军将领,关麟关太守能劝降多少,关某悉数奖励于他!” 这…… 此言一出,众人面面相觑。 如此奖赏,会不会有些“空头”的味道了? 毕竟如今的境况下……这九千余江夏水军似乎不像是能归降的样子。 难不成……他们不投降,还要云旗养着他们么? 诸葛恪也觉得有些不公,当即拱手,可正打算开口说话,却被廖化拦住,示意他……关公做出的决断,除非云旗公子劝,别人……还是洗洗睡吧。 诸葛恪却还是忍不住,张口说:“晚辈斗胆向关公请命,既四公子为江夏郡守,那晚辈毛遂自荐,做江夏长史,辅佐四公子!” 唔…… 诸葛恪的话立刻吸引了关羽的眼眸,关羽淡淡的问:“你此来是过继于诸葛军师,尚未入蜀,如何做这江夏郡长史?” 诸葛恪宛若料到了关羽会这么问,当即回道:“久闻家父诸葛一心为公,如今新夺江夏,北望南阳,东望淮南,正是荆州用人之际,晚辈当致信于家父,家父势必谅解孩儿之不孝,势必允准孩儿历练于此,且以孩儿为荣。” 这…… 关羽眼眸微眯。 他迟疑了片刻,方才吟出一个字: “——善!” 其实,关羽对儿子关麟的期待,何止是任诸葛恪当长史辅佐于他。 关羽更希望,这个儿子能像以往那般,创造神奇! 这九千余俘虏,或许在别人看来,是无解难题,是粮食吞噬者。 但在云旗的手里。 关羽笃信,这儿子能做到——“能人之所不能”! 他一定会以“不可思议”的方法,让这九千余俘虏均成为他的部曲,为他效力,要知道,这已经不是云旗第一次创造神奇了! 除此之外,诸葛恪能做秩俸六百石的江夏郡长史,辅佐关麟。 那刘晔? 这个月旦评的“佐世之才”,他能辅佐曹操,缘何不能做秩俸六百石的江夏郡丞,也辅佐麟儿呢? 关羽眼眸微眯。 他的心思急转,眼神坚毅且笃信。 ——『关某的麟儿,能人之所不能,谓之麒麟儿!』 …… …… 第207章 有朝一日刀在手,屠尽天下断章狗 在汉代。 一个人从单打独斗,变成一方势力,乃至于再成长为,别人无法忽视的实力。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——开府。 所谓“开府”是指,建立府署并拥有自选随员的权利。 往往是很高级的官员,才被允许。 在这特别是“东汉”,这个所谓“二重君臣关系”格外看重的年代,尤为重要。 在二重君臣关系中。 皇帝,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重君主,这是“帝臣”关系; 第二重“君主”则是所谓“辟主”或者“府主”,也就是所谓的“辟属关系”。 而之所以关羽要以“江夏郡守”来奖励关麟,他的目的是,让关麟以郡守的身份开府。 从而,郡守下的属官,就都与关麟建立起辟属关系。 不夸张的说。 如今,关麟展现出的能力、见识、眼界……已经达到了一种让关羽都不得不郑重其事对待的地步。 在他的眼里,关平、关兴、关索,可堪为将。 关平甚至有往“帅”发展的潜力。 可唯独关麟,他与这些兄弟都不同,他展现出的是多方面的才华。 ——有谋略,有见识,有胆识。 若不是那“叛逆”的性子,关羽都觉得这儿子是照着“诸葛孔明”的方向发展的,是未来下一代的肱骨。 正是因此,关羽已经有意开始按照“肱骨”之才的路子培养这个儿子了。 他关羽作为高阶将军可以开府; 孔明作为军师将军也可以开府; 那么关麟,权且就让他以这郡守的身份,开始培养自己的班底吧,也算是为未来提前打下基础。 当然,关羽给关麟“江夏太守”之位的同时,也给予了他莫大的挑战。 九千余俘虏,如何归降? 蒋干等降将,如何安置? 还有……刘晔,这等汉室宗亲,如何劝他弃暗投明呢? 这些难题,关羽想想就头疼。 “廖主薄,你即刻再去趟长沙,将此消息告知于云旗让他速速赴任——” 关羽继续吩咐。 廖化拱手,他其实也想向诸葛恪那般,张口讨要个江夏郡的差事,可……终究没有诸葛恪这般胆气。 “末将这就去。” “我也去。”诸葛恪提议道…… 廖化眼芒望向关羽,关羽并不阻止,只是摆摆手。 “速去速回!” 话音落下,廖化与诸葛恪已经走出了衙署。 “呼……” 诸葛恪长长的吁出口气,俨然,他还是十分满意这个“江夏长史”的官衔。 “唉……” 倒是廖化叹息一声,尽来回跑,可最后……他什么也没有。 当即,表情有几分落寞。 诸葛恪却道:“廖主薄不是一心想弃文从武么?” 啊…… 这没来由的一句话让廖化一怔,他反问诸葛恪,“什么意思?” 诸葛恪不假思索:“江夏郡守人选定了,是云旗公子,那就好办了,云旗公子作为郡守开府,他麾下都尉一职,如今可尚是空缺。” 这…… 都尉么?掌管一州之军务的都尉么? 廖化不由得双眼冒光。 需知,在大汉,凡是带个“尉”字的,都与军事有关,三公中的太尉是最高军政长官,负责整个帝国的军事事务。 县尉则是县令麾下,负责整个县城的防护,甚至还有小到“亭尉”,大汉百里一亭,亭尉掌管的就是每方圆百里的军事防护。 至于,诸葛恪提及的“江夏郡都尉”嘛,自然就是掌管一郡之兵马,早就盼着刨去这“主薄”文职的廖化,如何能不心动呢? 等等…… 廖化突然想到了什么,他反问诸葛恪:“四公子在江夏有兵么?” 诸葛恪一愣,不过他反应很快,连忙回道:“关公方才不是说,那九千余俘虏,若是四公子能招降了,就统统赐给他嘛?如此……不就有兵了么?” “呵呵……”听到这儿,廖化就冷笑了,他一双眼睛望向诸葛恪,就像是在问,“你特喵的在给我搞笑么?” 是啊? 这九千余俘虏若是能招降,一早就招降了,人家家儿老小都在北边儿呢? 投降?怎么投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