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网游小说 - 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在线阅读 - 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 第353节

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 第353节

这个……    张飞登时哑口,这要怎么解释呢?    这不能再往下说了呀!下面的情节过不了审了呀!!    他只记得,那一夜,夏侯涓羞涩的走近了他,拿起他的手,在手心写了个涓字,然后……那一夜,张飞是真的舒服。    然后的然后……    何止是有了张星彩,是有了张苞、张星彩这对龙凤胎!    一切都是缘分哪!    想不到,因缘际会,他张飞竟成了夏侯渊的女婿,平白无故让这桃园三兄弟矮了那曹操一大辈儿……    “闺女,爹跟你说,云旗那小子虽然比起爹来武功差远了,可他的脑子激灵,眼光也准,爹一瞅就是办大事儿的样子,闺女你就跟爹说,别不好意思,你与云旗在一起时,是什么感觉?”    『感觉——』    张星彩抿了抿唇,淡淡的道:“云旗弟他很忙,像总是有做不完的事,有想不完的主意,女儿猜不透他的目的,许多事情甚至不知道,他为何要这样做,但女儿就是觉得,跟他在一起很有趣,陪着他,就会感觉很充实……哪怕只是在他身边,什么也不做。”    张飞莫名的感到了一股醋意。    就像是每一个父亲都会生出对女婿的醋意一般。    “那依着你这么说,陪着你爹就不充实了?就无趣了?”    张星彩连忙道:“这就不是在集市上买东西,不是精心算计好的投桃报李,也不是小猫小狗,说喜欢就喜欢,不喜欢的时候就抛开,这种感觉,我可说不上来,总之……还是很希望在他身边,哪怕他很忙,只静静的陪着他,保护者他,不让别人伤害他,就够了。”    说到这儿。    忽的驿馆外传来声音,“星彩姑娘可在?”    是貂蝉。    不……是任红昌!    这里还没有人知道貂蝉的真实身份。    “我在——”    张星彩连忙唤道。    貂蝉抬眼看到了张星彩,她连忙说,“云旗公子唤星彩姑娘过去呢?说是离开了星彩姑娘,心里不踏实。”    这话脱口……    “噗嗤”一声张星彩笑了,像是貂蝉带来的云旗的这话,能让她高兴一整天。    “这臭弟弟,嘴倒是越来越甜了。”    张星彩说着话,也不走楼梯,直接从二楼的木板上跃下,如同一只蝴蝶翩翩飘落,衣袂当风,树上的落花随她飞落飘零。    一片花雨中,张星彩落地,宛若自己陷入了花海。    “爹,我走了——”    再顾不上跟父亲张飞畅聊,张星彩飞也似的跑远了。    张飞从屋中跟出来时,哪里还有闺女的身影。    只剩下一片花海,他弯起腰,捡起女儿因走的匆忙而发间掉落的那朵绢花。    张飞将这绢花斜举向天穹,在阳光下,他望着这绢花,望着地上的一片花海,他像是突然就懂了。    “诶呦喂……”    张飞发现,今儿……他草率了呀。    这种事儿,其实,他根本就不用问女儿,这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,就……就如他十五年前,在一片樵木中与夫人夏侯涓见面时的情景。    张飞犹记得,在第一夜贤者时间时,他一反往昔的粗鲁,无比爱怜的对夏侯涓说。    『以后,俺都不会让你受任何的委屈了!』    那时的他对夏侯涓如此……    如今的女儿对关麟又岂不是如此心情呢?    “哈哈……”张飞笑着挠挠头,感慨道:“这事儿,就这么定了!”    “倒是不曾想,竟与二哥成了儿女亲家,这岂不是亲上加亲。”    ……    ……    自打张仲景派貂蝉、杜度、韦汛将一系列“断章版本”的医书送到这些杏林医者手中。    整个杏林医者,突然间就陷入了一阵“大学习”的浪潮。    这些医者正在读残缺版的《瘟疫论》。    这是明末,“吴又可”所著的“中医温病学典籍”,在解决瘟疫这个大难题中,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。    是关麟浓墨重彩特地花了一整个夜晚回忆出来的一篇“宏观著作”!    考虑到两年后,东方世界这场可怕的瘟疫。    联想到曹植那篇《说疫气》中可怕的字眼——家家有僵尸之痛,室室有号泣之哀!    故而……    这《瘟疫论》中的每一个字,关麟都是反复回忆,确保无虞,方才默写而出,让张仲景的三个弟子分分抄录。    在关麟看来,两年后那场席卷东方世界的大瘟疫,那场将汉末五千万人口直接给干到晋一千万人口的大瘟疫。    对于蜀汉而言,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,是局势彻底翻转的节点。    而这一切的大前提,就在于蜀汉的地盘——能够治瘟疫!    只要达成了这点。    什么“八王之乱,永嘉南渡;”    什么“安史之乱,唐末南迁;”    什么“靖康之乱,建炎南渡……”这些所谓的“衣冠南渡”简直就弱爆了。    关麟只要能在两年后,能摘这席卷东方的大瘟疫中,确保只有荆州与巴蜀能治瘟疫,曹操就是一百个矿,人口也得空,人口也得自发的南渡荆州与巴蜀!    到时候,刘备就是两个矿,人口也得爆满。    而关麟能治活的这批人,那将成为蜀汉的崛起与反攻的希望。    此刻,随着“刷刷”的声音,一卷卷竹简被这些医者展开。    映入眼帘的是《瘟疫论》的总纲、理论依据。    ——“疫气流行,感者多,于五六月益甚,或合门传染。其于始发之时,每见时师误以正伤寒法治之……不死于病,乃死于医;不死于医,乃死于古册之遗忘也。”    就这一句话,就把所有杏林医者震住了。    丫的……这瘟疫不是死于病,而是死于医治啊……死于他们医者之手啊!    是他们杏林的罪过啊!    接着往下看。    ——“仲景虽有《伤寒论》,然其法始自太阳,或传阳明,或传少阳,或三阳竟自传胃。盖为外感风寒而设,故其传法与温疫自是迥别。”    ——“守古法则不合今病,舍今病而别搜古书,斯投剂不效……千载以来,何生民之不幸如此”    这些医者是一边看,一边想,一边琢磨……    而这等医书若是给寻常百姓,那自是觉得写得啥玩意啊?    可……给这些医者,那就不一样了,不怕他们不看,就怕他们琢磨……一琢磨下来,只觉得浑身冒汗。    接下来是,章节目录,包括“温疫初起”、“传变不常”、“急证急攻”、“表里分传”、“热邪散漫”……等等将近百个,这是大夫们最关心的东西。    内行看的就是这些门道!    而这些与《伤寒杂病论》不同,却又互相补充……    互相应证之下,很容易就能辨别真伪。    这一刻,看到这里的医者已经是双眼瞪大,宛如看到了……救世的方法!    他们迫不及待的去看这些内容……    第一卷“温疫初起”很好;    第二卷“传变不常”很强大;    第三卷“急证急攻”也很好,受益匪浅……而随着看到第三卷,他们发现后面的文字越来越少,难免变得患得患失,他们甚至担心,千万……千万不要在某个点儿断了呀。    果然,最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。    第四卷“表里分传”,正写到最关键的治愈阶段时。    没了……    啥也没了!    一切的文字到这里戛然而止。    只剩下一句话:——欲知后事如何,‘荆州第一官医署’可见分解!    『你大爷的——』    顿时间,无数医者差点就要爆出口了。    他们有一种日了狗的感觉。    他们有一种要拔刀的感觉。    他们此刻豁然起身,目眦欲裂一般的望向官医署的方向。    他们的脸上仿佛写满了两行大字:    第一行是:    ——关云旗,你不为人子啊!    第二行则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