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 第669节
书迷正在阅读:当无cp男主动了心[快穿]、和学霸互穿后、我在七零种蘑菇、炮灰觉醒以后[快穿]、怪物们的男妈妈[快穿]、救我于世间水火[快穿]、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、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、菟丝花被邪神缠上后、我在八零拆快递拆到想吐
法正倚靠在床上,笑着回道:“哈哈,是我小觑主公的剑法了……不过,我挡剑是小,救下这王平才是真哪,按照计划……这王平是主公必须要争取的人哪!” 一句话,法正就把话题引到了正题上,“主公切莫忘了,三将军提出的计划现在正是关键时刻,而王平也是这计划中……重中之重的一环!” 法正把话题再度引到了张飞的计划上…… 这让刘备恍然了一下。 他回想起的是当初,三弟张飞在八蒙山下醉酒鞭打士卒,三军携带,士气低落,他刘备亦无比担忧的情景。 那时候,若不是吴兰赶至,若不是吴兰将三弟张飞的算计悉数道出,保不齐刘备都要替换下张飞了。 刘备自然不知道,张飞早已在《斗战神》中把这“宕渠”之战、“三巴”之战打了一百多遍。 每一个曹军的布防,每一处曹军的弱点他都知悉。 就是诸葛亮、法正谋划,也不一定能高过张飞的水准。 按照张飞的计划…… 诈醉唬骗张郃是整个计划的第一步; 诱使荡口的夏侯玄、夏侯尚两位曹氏将军出击,趁势夺去荡口寨,然后两面夹击斩杀此夏侯二将是计划的第二部分; 第三部分,就是魏延让兵士即刻换上曹魏兵士的军装赴宕渠求救,赚开城门,一举夺下宕渠。 接下来第四部分……就只剩下两件事。 一件是八蒙山上张郃,这个张飞提及,他自有办法。 另外一件则是巴东与巴西,他们需要在拿下宕渠后,劝降敌将,然后以此诱出巴东、巴西两处的敌军。 当然,刘备从吴兰口中听到张飞如此细致的部署时是震惊的,是不可思议的,是无比惊诧的。 不夸张的说,那一刻的刘备感觉张飞是“凤雏”附体了! 这般部署与谋划颇有“凤雏”庞士元的味道啊! 甚至在吴兰走后,针对张飞提及的计划,刘备与法正反复的讨论。 而经过这一对好基友一次次的推演后,刘备与法正达成了完全相同的观点。 即张飞的这一系列谋划可行,且胜面不低。 ……还有一点,那就是如今的张飞真的今非昔比了!让人刮目相看了! 这也是为何刘备与法正会带兵出现在宕渠。 其实,还有黄权,严颜、刘封、孟达几路兵马,暗中向巴东、巴中行军…… 如今,已经是张飞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步了。 劝降宕渠守将,然后以此诱出巴东、巴西两处的敌军,从而让秘密杀往巴东、巴西的友军找到机会,一举收复三巴! 再度将张飞的整个谋划在脑海中过了一遍…… 刘备的眼眸微微的凝起。 法正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意,淡淡的劝道:“计划已经成功一半儿,剩下的一半儿,就要靠主公的魅力了,主公最不应该担心的便是你的魅力啊……” “这些年,多少豪杰英雄因为主公的魅力而投诚,又有多少豪杰因为主公的魅力而归降,依我之见,这賨人部落的首领王平也会是其中之一,除此之外……” 法正本要继续提醒,可莫名的感觉到心口处一阵锥心的疼痛,他下意识的捂住心口,这是经常会出现的心口的痛感。 刘备还以为是扯动呢伤口,一脸关切的问。 “孝直?可是伤口又疼了……我去唤医官……” 说着刘备就起身,简直一副关心则乱的模样。 “主公……不用,不用。”法正拉住了刘备,说起来也奇怪,他这心头的疼痛时不时的就会来这么一下,可来得快,去的也快。 等走后,就恍如没事儿一般! 他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? “主公,我已经无恙了。”果然,只是一个瞬间,心头处的疼痛已经消失不见,法正接着说:“接着我方才的话,除此之外,无论是哪里的人,都有怀土之心,曹操昔日迁徒淮南百姓,致使民怨沸腾,数以十万计的百姓逃窜于东吴,今次,他依旧不思悔改!” “賨人也像是淮南那边的百姓一样,不想离开他们的部落,他们的家园哪……从这点儿上,王平势必会归降!” 法正说到这里,刘备本还想关切的再问些他的病情。 却在这时。 “主公……”门外的赵云已经进来,拱手朝刘备道:“王平求见主公……” 唔…… 此言一出,刘备与法正彼此互视,法正朝刘备投去“意料之中”的目光,刘备会意,“王平在哪?我去寻他!” 不是传唤,而是亲自去王平那边,刘备表现出了完全没有架子。 “末将领路……”赵云回道。 说着话,赵云就转过身。 哪曾想,刘备直接说道,“子龙你就守在这儿,不用随我一道去。” “可是……那王平。”赵云担心起来,毕竟白日里,这王平还要拿剑刺主公。 赵云那时候也是大意了,没有在刘备身旁,否则又岂会有法正的受伤。 “没有可是……”刘备回眼望向法正,眼芒中带着意味深长,他再度回头,“谋划三巴,三弟都能做到如此程度,若是我这做大哥的连独自一人面对賨人首领的胆气都没有?又如何让这王平心悦诚服的归降呢?” 说着话,刘备已经迈步而出。 步子不大,却完全没有上位者“一分一毫”的架子与威势! 他素来是——以诚动人! …… …… 黄忠与黄承彦,与沔水山庄是有渊源的。 这个渊源,便是一张弓射出的一百八十步的距离,还是二百步的距离,是只差的那“二十步”的救命的距离—— 这是黄忠心头永远的恨! 说起来……黄家是个大家族! 哪怕是黄忠寒了的这一支,都会因为“黄家”的崛起而崛起,黄家的消亡而消亡。 黄忠与黄盖一样,都是迁徙到南阳的黄子廉这一支,像是这种没落的“分家”子弟,除非拥有极强的个人勇武,否则……理论上是很难出人头地。 说起来,黄盖家比黄忠家要幸运,他进京给三公当了府官,而黄忠只能在荆州依靠一刀一枪来博出位。 但是,否极泰来,转折出现在刘表单骑入荆州。 为了迅速的坐稳这个“荆州牧”,刘表与荆州的四大家族蔡、蒯、黄、庞合作……黄氏一族“宗家”的族长黄祖成了江夏太守,统帅江夏黄家水军。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……黄忠作为黄家的一员,又勇猛异常,因此被升为中郎将,统领五千人。 这是黄忠故事的起点,也是他成长为“神射手”这个故事的起点。 之后的故事是黄祖带着江夏水军斩杀了孙坚,立下天大的功劳,黄家在荆州各家族中能量爆涨,直逼蔡家、蒯家的地位。 黄家名士黄承彦也成为刘表的连襟。 作为黄家猛将的黄忠,则被派去长沙入侵东吴,对垒的便是东吴的藩属,鼎鼎大名的——太史慈。 太史慈曾避难幽州,学会了幽州、并州、凉州人善于的骑射与箭术的本领。 黄忠与太史慈连年鏖战,在交手的过程中,黄忠也学会了太史慈的骑射与箭术。 再加上,黄忠在几场战役中表现胜过了太史慈…… 那时候的荆南已经开始有传言——黄忠的射术超过了太史慈,成为了大汉天下的第一神射手。 原本……黄忠,乃至于黄家,应该一直辉煌下去,可恰恰转折点出现在建安十三年初,那一年黄家的族长黄祖阵亡了。 黄忠不知道的是。 看似黄祖是死于孙权、周瑜之手,可实际上却是因为荆州内部氏族的纷争。 黄家支持的始终是大公子刘琦,而蒯、蔡两家支持的则是小公子刘琮。 也就是从黄祖阵亡起,黄家开始迅速的沦落,黄忠也开始不受重用,沦为氏族争斗的牺牲品……顶着威震荆南的名声,却在长沙被空降了一个顶头上司——韩玄! 被这个顶头上司一上任就将他的兵权悉数“收缴”! 也正是这时,失意的黄忠带着儿子黄叙,两人离开长沙,赴沔南计划与黄承彦一叙……想要谈谈黄祖死后,如今这纷乱的荆州局势,黄家该何去何从? 同时,随着箭术的精湛,黄忠越来越意识到,他手中弓箭的那一百五十步的射程,已经完全无法发挥出他的箭术,甚至限制着他的发挥。 黄忠想要向黄承彦这个同族中墨家机关术的传人……求一把能射的更远的“强弓”,进一步的发挥出他的箭术! 之后,黄忠与儿子如愿到了沔南,也见到了黄家的这位有名的名士黄承彦。 黄忠问出了第一个问题,黄家该何去何从? 黄承彦告诉黄忠,黄家还没输,他的女婿诸葛亮依旧在支持大公子,还拉上了刘备这个助力,黄家中兴有望,让黄忠去江夏,替刘琦统领黄祖的那支江夏黄家水军,将兵权握在自己手里。 之后,黄忠问出了第二个问题…… 那能射更远的箭…… 这个……黄承彦爱莫能助。 一百五十步,已经是这个时代弓弩的极限了,莫说是黄承彦,就是换作这个时代的任何人,也不能设计出超越这个距离的弩矢。 当然,这本只是一个小插曲。 黄忠也算是不虚此行……就带着儿子回去。 可天不遂人愿,还没有到江夏,在一处树林时,黄忠的儿子突然高热不退,黄忠去打水为儿子降温。 不曾想,听到了林间的虎啸声,往回跑时才发现一只猛虎将他的儿子按在爪下…… 黄叙是黄忠老来得子,自幼因为体弱无法习武,那时也才十三、四岁,更发着高热……哪里是猛虎的对手? 而这时候,黄忠距离猛虎有两百步,他根本来不及救儿子! 那时候的黄忠冷静下来,弯弓搭箭,可第一箭射出……是一百五十步的极限,却并不能射中猛虎。 第二箭趁着风势,黄忠射出了一百八十步的距离,依旧距离猛虎差一点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