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网游小说 - 帝二代狂飙日常(基建)在线阅读 - 帝二代狂飙日常(基建) 第300节

帝二代狂飙日常(基建) 第300节

……    二月,经过各方讨论后,翰林院终于上呈了初始版的《大景朝报》。    霍瑾瑜知道经过朝廷各方势力介入后,第一版篇幅应该不少,可是她没想到如此大,折叠一起,已经可以当成一册书了。    方正的大纸上密密麻麻都是字,让她有一点欣慰的是,虽然没有多少排版,但是翰林院还是用了不同书法的字进行区别。    翰林学士见陛下抿着唇,顿时心头发紧,就知道陛下可能对这般不满意。    霍瑾瑜按了按眉心,“这就是你们努力一个月的结果?”    翰林学士连忙解释道:“还没有刻版刊印,这只是最初的誊写。”    霍瑾瑜想了想,让韩植拿出一份纸,裁出了布告尺寸那么大的纸张,然后将手中的初版报纸各项内容裁剪下来,招呼翰林学士上前,用这些做样子,给他说明如何进行排版,报纸的内容不仅要有时效性、准确性,美观性也需要。    翰林院用不同书法区分不同板块这个想法很好,需要表扬,但是也不能将所有消息都一股脑的登载上面。    有些事情不需要过度详细,只需要告知就行,百姓若是感兴趣,可以寻官府找内容,有些内容的篇幅不能少,报纸不能全部都是严肃内容,不能太空洞,光想着用一些华美词藻往上堆积。    她又不是让天下读书人照着报纸研究如何考科举,写文章,而是让大家知道天下发生了什么事,朝廷做了多少事。    你不能光在版面上写骈文称颂国泰民安,百姓对此没兴趣。    与其绞尽脑汁想文章,不如多列几项实事,比如去年遭遇极寒天气,在京畿各界官员努力下,百姓的伤亡较之往年少了三成。    不少百姓年底能攒上银子过个肥年,一月能吃两三顿肉……    对于一些事情,为了增加信服,你还要摆数据,统计学那些也要面向群众看……不能光说好,有理有据地摆出来,才能让百姓信服。    韩林学士小心捧着贴满各式裁纸的纸张,连连点头。    霍瑾瑜:“论笔杆子,朝中谁能比得上翰林院,如何做,你要有自己的主意,若是他们逼急了,让他们来找朕。”    韩林学士面上笑着应下,心中却摇头。    朝堂争斗大家基本上是手底下见真章,他们翰林院是清贵衙门,若是上报陛下,岂不是行了佞臣勾当,再说他们怎么斗都没问题,拉陛下下场,那就是作弊了,赢得了这一次,日后就没人愿意搭理你了。    至于其他部门的心思,他虽然觉得吵了些,但是年后这些日子,各部见到他都是赔笑脸,各种饭局应酬不完,就为了让他们在版面上给他们衙署留个小位置,他心里可没美着呢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三月,太学组织的环国航行正式从京郊出发。    犹如一座宫殿那么大的热气球徐徐起飞,这次热气球浑身明黄色,上面画着国号以及太学的标志,远远就能看见这个庞然大物。    除了六名学生,还有两名钦天监官员沿途记录,于此同时,地面上也有一只队伍跟着出发,与他们一起行动。    霍瑾瑜也下了旨意,让沿途的官府照看一下,莫要伤到了。    三月底,《大景朝报》正式发行,首发一万份,翰林院交由各地的书铺进行售卖,一份三钱银子,就是不算浪费的刻版还有油墨,单是成本,一份才堪堪持平。    只能说,等到以后印制效率增加,成本降低后,估计就能实现收益持平,然后等到摊子铺开,拉些广告或者赞助,就能赚钱了。    霍瑾瑜让翰林院给她留了一百份。    霍瑾瑜拿出给两个小家伙制作的小布袋,给他们一人塞了四十份。    下朝的时候,霍月浅、霍云深手牵手,挎着小布袋,站在太和殿檐下,奶声奶气地喊道:“大景朝报!三钱一份!”    百官顿时停下动作!好奇地看着打扮的如出一辙的姐弟俩。    众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最终徐於菟迈步上前,蹲下身,含笑问道:“两位小殿下这是干什么?”    霍月浅小手抽出一份折叠好的报纸,笑盈盈道:“大景朝报!三钱一份!”    霍云深:“娘给我们卖的,说赚的钱都是我们的。”    众人对视。    陛下和两个小殿下原来这样玩啊!有意思!    ……    “《大景朝报》居然出来了,闻着这油墨香,肯定是刚出来。”    “月殿下,真是三钱一份吗?”    “三钱一份,怕是普通百姓消费不起。”    “对于读书人来说,三钱也就是一本书的钱,也能承担的了。”    “咱们景朝任何东西刚出来时,价格都比较高,日后成本肯定能降下去,说不定能达到一钱。”    ……    霍月浅见这群大人光顾着说话,不买东西,顿时皱起了小眉头,“你们不买吗?大景朝报!三钱一份!”    徐於菟见状,从荷包里数出三钱银币,温声道;“月殿下,微臣来一份!”    “好嘞!”霍月浅高兴接过去,看了看银币数量,放到口袋里,然后递给徐於菟一份。    有他开了头后,其他官员也都买起来。    有人想要多买几份,被小家伙们拒绝了,表示一人一份,谁也不能破坏规则。    一段时间后,两姐弟一共八十份报纸销售一空,口袋里的报纸都换成小钱币。    还有官员没买上的,面带失望道:“小殿下,你们还有吗?”    霍云深晃着布袋,听着里面银币撞击的声音,笑着摇摇头,“没了,不过我看娘的寝宫还有好几份。”    问话的官员当即噤声,总不能让他去乾清宫要吧。    光是这样一想,他就感觉脖子凉飕飕的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剩下的四千份归京城,才开始售卖,仅仅一天,就被早就收到消息的人给抢售一空,许多人都是四五份的买。    三千份分到了直隶,最后两千余份分到了河北与江南。    直隶方面在到达当天就售卖了大半,第二天就清空了。    河北与江南那边几乎也是首日就售完……    许多距离京城较远的地区官员纷纷给京城上折子,求购早报,在一些地方《大景朝报》已经被炒到二两银子了。    之后翰林院又加印了一万份。    许多书铺老板招呼自己子侄,学着霍月浅、霍云深的样子,也带着报纸,沿街叫卖。    “卖报!卖报!大景朝报!三钱一份!”    第143章    四月,春意盎然,繁花似锦。    大部分地区都摆脱了春寒,换上了春衫。    不过对于朝中的一些官员,却觉得这天气越发冷了。    年初的时候,陛下修改了对刑部、大理寺、都察院官员升迁规定,同时在都察院下设立了廉政司。    廉政司新衙署成立,自然要交出成绩。    经过这两三月的折腾,廉政司的成绩单已经出来了。    根据规定廉政司最高长官为司长,下属少司长一名,其余官员数十名。    廉政司的司长是原先都察院的右都御史彭九思,少司长则是廖修远。    一开始大家听到这个任命时,以为陛下宽宥,不想廉政司太过激进。    毕竟彭九思在都察院是有名的老好人,廖修远脾气也好,而且一直病弱,也不是走杀伐果断的路子。    可是事实却打了他们的脸。    彭九思压根就是笑面虎,面上和你乐呵呵,称兄道弟,隔日就带着人上门来调查,一点情面都不留。    至于廖修远看着体弱,也是个硬茬,尤其他的弱病实再让人头疼。    朝堂上,一旦与他争论的声音大些,这人一个不顺耳,直接就吐血了,偏偏还一副清润坦荡的虚弱模样,让不知情的人知道,还以为是他们咄咄逼人,实际上是廖修远不念“旧情”。    霍瑾瑜看着因为廖修远吐血,脸色越发黑沉的朝臣,面上淡定,心中无力扶额。    她当初将廖修远派往廉政司,并不是想让他如此行事。    天天这样吐血,确定不会血虚吗?    霍瑾瑜决定下朝后,让人给廖修远送一些补血的药材和补品。    殿中百官看着脸色一阵白、一阵青的吏部左侍郎,还有对面拿着帕子擦着唇角的血,一直轻咳不已,面带歉意的廖修远,心中摇头。    自从廉政司横空出世,吏部、户部、税务部这些油水衙门就是重灾区,粗略估算差不多有百名官员落马了。    吏部平时负责官员的升迁,若是没有猫腻,那就是鬼话了。    估计吏部也有心理准备,想着有谢少虞这个吏部右侍郎镇着,应该无大事,但是没想廉政司这次首先拿吏部开刀,近百名受到责难的官员中近半都是吏部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下朝后,谢少虞缓步走向廖修远。    殿内的官员顿时精神起来,目光灼灼地看着两人。    刚想离开的徐於菟也停住了脚步,当即转了方向,也朝廖修远走去。    洛平川蹙眉,站在不远处观望。    其中一名官员扯住想要离开的宋致,“宋大人,你可不能走,若是璇王吃了亏怎么办?”    宋致指了指远处如松如柏的两人,唇角直抽,“你觉得他们能打起来吗?”    他这个时候跑。就是不想沾惹麻烦,“孟大人,年轻人的事,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吧,咱们赶快走,省的殃及池鱼。”    扯住他的老大人眼睛瞪大,“宋大人,你怎么能这样?”    宋致反手拖住他,“孟大人,咱们年纪都大了,还是别折腾了。”    ……    谢少虞嘴角噙笑,“廖大人身体可恢复了?这般经常咳血,是在伤身体。在下外公有一好友,擅长医术,尤其补气养血方面,不如少虞介绍给廖大人?”